新华社丨每年倒贴工资十多万,“公益瘾者”阎志强26年的公益人生

2021-04-08 10:30

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(记者陈春园)3月17日,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刊载题为《为5000老农拍肖像,把名著送进乡村孩子书包——“公益瘾者”阎志强26年的公益人生》的报道。

二十六载,从资助贫困学生,到关爱鳏寡孤独,再到关切生命、关怀人文、关注心灵……

他做公益成瘾,倒贴工资,婉拒进京机会,扎根红土地,可谓“不疯魔,不成活”。

他叫阎志强。20多年前初见,他便给人一种“异其质”的感觉:瘦削,冷峻,双目如炬,直指人心。

岁月磨砺,正应了他的字“岩默”——如泰山巉岩,默然静立。志愿者们说,平时只有听到受资助孩子考上大学,看到被关爱老人重拾笑容时,他才难得咧嘴一笑。

(小标题)在网吧创建的助学网,让他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

公益的种子藏于阎志强的儿时记忆。1974年,阎志强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赣江边的一个小村庄。7岁时,年幼的妹妹在家门口小池塘溺水而亡,成了他永远难以抚平的伤痛……

1993年,师范毕业的阎志强,在南昌市爱国路小学当班主任。他发现班里的两名孤儿每月会定期收到一笔匿名捐款。费尽周折,才知道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默默奉献爱心。自此,他也加入了资助行列,开启了一生的公益旅行。

1999年,阎志强担任共青团南昌市东湖区委副书记。那一年,他开始筹备建立网络平台,整合社会爱心资源,帮助贫困孩子圆上学梦。

在南昌市叠山路边阴暗的星港网吧,他结识了热心的年轻网管傅登继。两人边摸索边学习,费尽九牛二虎之力,建立了“东青在线”助学网站。这个在网吧创建的助学网,后来在全国公益领域都颇具名气。

阎志强清楚记得,有次他在南昌市城乡接合部的豆芽巷访贫,发现了一位贫困户老郭。老郭正用因静脉曲张受损的双腿,孤身一人拖着三轮车拉货,供养当时只有8岁的小女儿读书。为了拍摄劝募报告照片,阎志强陪着老郭一起帮人拉货。老郭在前面蹬,阎志强在后面推,几天朝夕相处,他们无话不谈,成了朋友。

一天,当他们经过一栋居民楼时,一袋垃圾突然从天而降,差点砸中阎志强。平时胆小怯懦的老郭,忽然青筋直暴,对着高楼破口大喊:“你知道楼下的人是谁吗?他是我的恩人,动他一根汗毛,我和你拼命!”说到这里,阎志强感慨:“只有父母,才会对伤害自己孩子的人这么发怒。”

公益路上,正是那些无助的眼神、感恩的场景,支撑着他26年如苦行僧般笃行。2003年3月,“东青志愿者协会”被授予“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”,阎志强作为代表,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。

(小标题)装满名著的小书包,飞进乡村孩子的梦里

2014年,在江西武宁山区助学寻访时,阎志强碰到一位喜欢读书的山区小女孩。

在助学日记中,阎志强曾记录了这么一段话:“大人夸她喜欢看书。她就蹦蹦跳跳地抱了本《语文》书出来,告诉我说这是她最喜欢看的。我问,还有没有哪本童话书或漫画书是你的最爱?孩子竟然不开心地嘟起了小嘴,眼神迷茫,摇摇头说,她只有这个。”

这次经历孕育了“名著小书包”公益项目。

为了缓解农村孩子“优秀读物匮乏”与“不良口袋书泛滥”的双重阅读危机,阎志强担任主编,联合江西美术出版社,与全国专家学者一起,精心出版了全国首套专门面向乡村孩子的“名著小书包”系列丛书。

“全套丛书共60本名著,从小学到高中按年龄段分5个‘书包’,每个‘书包’12本。”阎志强说,“希望5个‘名著小书包’逐渐积累,成为陪伴乡村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小书柜。”

一本本精美名著“长着翅膀飞向”农村孩子,一封封感恩回信又“长着翅膀飞到”志愿者身边。

“我是一颗种子,从前以为自己只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。我努力呀努力,终于长成了一棵星星树。实现了一个人的愿望,我就拿一颗星星贴在我的树枝上。你知道吗?我有多喜欢你们送的名著小书包。”江西省兴国县方太乡井口小学的林艳同学,在写给“名著小书包”的信中激动地写道。

2007年是阎志强公益路上极其重要的年份。一个名为“崛美”的公益组织破壳而出,旨在发掘民间老艺人,保存民间艺术资料。

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万昊,是该项目发掘的第一位老艺术家。2007年,万昊已经95岁高龄,身体极其虚弱。阎志强费尽周折找到了他,并带领志愿者全力投入万昊艺术生涯的抢救性发掘行动。一年后,万昊在阎志强整理的《万昊艺术年表》上签完字,5天之后便与世长辞。

阎志强在志愿者笔记中写道:“一位被埋没的油画艺术家,在人生的最后日子里,我们有幸将老人的音容笑貌,永远地刻进闪闪的光盘。我无法忘记,挥手告别时,已经言语困难的万昊先生探着脖子,颤动着苍白的嘴唇送我时的特别目光……”

(小标题)用“救生圈”挽救生命,用“影像照片”安抚心灵

妹妹溺水的悲痛一直折磨着阎志强。36年后,“崛美公益”与江西省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“一人一个救生圈”留守儿童溺水救援项目。项目主要面向江西水乡,以户为单位,免费发放专业救生圈,实现全村应急共享。

“昨晚7点半左右,我们发放的救生圈在镜山水库成功救人了!”2018年7月13日中午,一条上高县志愿者李骏群的短信,让刚躺下午休的阎志强一跃而起!这是该项目挽救的第一个生命。

“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,募集并免费发放十万套救生圈装备,在鄱阳湖周边和赣江沿岸实现村村覆盖。不但可以防止留守儿童溺水,洪水来临时,村民还可以随手找到救生圈逃生转移。”阎志强说。

他还把目光投向了乡村里的留守老人。

“我们在乡村走访时发现,很多老人在离世时都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,有些老人的遗像都是用身份证翻拍的,这催生了‘老农万岁’公益项目。”阎志强介绍说,“老农万岁”专门为农村70岁以上的古稀老人拍摄高清照片,并免费赠送16寸艺术相框。

“70岁以上的老农是大地的脊梁。人生已多风雨,一笑便是晴天,活动内容便以‘笑’为主题。”每次拍照,志愿者们都化身“开心果”,变换各种方法,让表情有些木讷的老农们开心起来,拍摄他们灿烂的笑容。

从2014年起至今,“崛美公益”已经完成了5000多位老人的影像志,他们计划再用两年时间,完成一万名老人的影像拍摄制作。

江西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戴莹介绍,阎志强每年从工资中拿出十多万元做公益,多次婉拒进京工作机会。他把公益当成事业,更对公益有着独特的探索。

“以奖代助”“以薪代救”是阎志强常用的慈善援助方式。2014年,17岁尿毒症女孩娜娜因为身体虚弱、家庭贫困,一人租住在南昌,已经彻底丧失战胜病魔的信心。阎志强为她找来老师,买来缝纫机、布料,并成立女红坊,义卖作品;又通过互联网捐助,筹集治疗费用,让娜娜重拾活下去的勇气。2015年5月她成功换肾,重获新生。

“把我放入公益大海里,便是价值最大化。”年复一年,阎志强就像泰戈尔诗句中“把灯背在背上的人”,摸黑前行,光明照亮身后人。如今,一个个同路人跟随他的步伐,在公益路上并肩同行。(完)

原文链接:https://xhpfmapi.zhongguowangshi.com/vh512/share/9837956?channel=weixin

XxjrxxC007020_20210317_CBMFN0A002_副本 (1)

图为阎志强的自拍照。(资料照片)

▲图为“老农万岁”拍摄活动中村民的合影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春园摄

图为阎志强在开展助学募捐活动。(资料照片)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春园摄

图为江西阎志强在武宁山区助学寻访时遇到的一位拿着《语文》书的小学生。(资料)

XxjrxxC007020_20210317_CBMFN0A006

图为“一人一个救生圈”公益项目的推广宣传画报。(资料照片)

图为“名著小书包”公益项目的推广宣传画报。(资料照片)

图为阎志强在南昌县开展“老农万岁”拍摄活动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春园摄

图为在南昌县“老农万岁”拍摄活动中村民拿到了精美的照片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春园摄

图为在南昌县“老农万岁”拍摄活动中村民拿到了精美的照片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春园摄